泰國研究人員成功開發出一種基於植物萃取物的穩定奈米乳劑配方 雙殼週生 (L.) Merr. 相關研究成果近期發表於期刊 化妝品。 這項聯合研究由 帕堯大學藥學院化妝品科學系 ,以及 朱拉隆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標誌著首次探索這種傳統藥用植物在化妝品奈米乳液系統中的應用。
雙殼長尾蝦廣泛分佈於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地區,包括中國、印度、越南、印尼、馬來西亞、柬埔寨和泰國。 這種植物傳統上用於治療糖尿病、結核病、肝炎和高血壓。 在馬來西亞,它被用來治療皮膚病,而在尼日利亞,它被用作補血劑。 在越南,它也被用作餃子和芋頭糕等食品的天然著色劑。
三種提取方法表現出不同的特性
研究團隊使用三種不同的溶劑萃取雙殼葉蕨葉:去離子水(WE)、95% 乙醇(EE)、以及含有 1% 鹽酸(AE)。 結果顯示:酸萃取法萃取率最高,為20.23%;乙醇萃取法和水萃取法萃取率分別為9.88%和10.14%。
植物化學篩選顯示所有萃取物均含有 酚醛樹脂 化合物, 黃酮類化合物 , 花青素 , 香豆素 , 和 萜類化合物 , 但 類固醇 和 生物鹼 僅在乙醇萃取物中檢測到。
安全性方面,利用人類皮膚纖維母細胞(WS-1)進行細胞毒性評估,結果顯示水萃取物和乙醇萃取物在1-100 µg/mL,而酸性萃取物則表現出劑量依賴性的細胞活力下降。
穩定性評估證實配方的可行性
根據生物活性和安全性評估的結果,研究團隊選取水萃取物和乙醇萃取物製備油包水奈米乳液。
穩定性試驗顯示,載藥奈米乳劑在室溫下儲存21天后,粒徑和黏度無明顯變化,多分散指數(PDI)保持在0.3以下,顯示配方具有良好的物理穩定性。
本研究為雙殼貝母作為天然活性成分在化妝品奈米乳液中的應用提供了初步的科學基礎。 研究人員指出,未來的工作需要進一步確定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特定含量,並進行皮膚滲透性測試,以支持配方的商業化開發。